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《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近日发布,提出加快建设安全便捷、智慧绿色、经济高效、支撑有力、融合开放的世界级港口群。
《方案》提出,到2025年,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、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准箱,港口能力规模、服务效率、智慧绿色发展水平全球领先。港航供应链高效协同,建成通达全球的双循环陆海物流网络,形成完善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。融合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加深入,港区城区园区深度融合,建成高能级临港产业支撑体系。口岸发展环境全面优化,形成科学的港口治理体系。青岛港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位居前列、晋位升级,日照港、烟台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,其他港口发展水平整体跃升。
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,山东将实施六大提升行动。其中,打造服务全球的一流港口基础设施列行动首位。重点实施52项工程,建设世界级专业化码头集群,到2025年,新建成深水泊位20个,万吨级以上泊位总数达到380个;建成东北亚国际集装箱运输、客滚运输“两个主枢纽”,国际大宗干散货中转分拨、东北亚油品储运、中国粮食储运“三个集散基地”;积极争取建设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、潍坊煤炭储运基地、日照港口型粮食物流核心枢纽,强化港口服务功能;到2025年,新建改建港口集疏运高速公路620公里,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超70%,输油管道总里程超过2400公里。
智慧、绿色、平安是世界一流港口的应有之义。《方案》提出,建设数字孪生港口,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智慧服务、超大型港口智慧运营、海上智慧交通管理、港口安全智慧监管“四大平台”,建设世界级港口群(中国山东)超算、智慧绿色港口技术创新、港航人工智能训练应用“三大中心”。到2025年,新增新兴技术应用示范场景30个,新增自动化泊位5个。同时,强化港口扬尘管控措施,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和利用,建设港区分散式能源、海水制氢设施,推动岸电使用常态化。
打造通达全球的双循环陆海物流网络。优化海上航线网,到2025年,外贸航线总数达到278条,集装箱中转量达到740万标准箱,占比超过18%。畅通陆向物流网络,构建以瓦日、新菏兖日、德龙烟、胶济铁路和青连—蓝烟铁路等为骨架,众多内陆物流枢纽为节点,直通山东港口群的陆向综合物流体系,到2025年,内陆港总数达到50个。完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,大力发展至中亚、欧洲集装箱跨境海铁联运,到2025年,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总量超10000列;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达到420万标准箱,保持全国领先。
打造辐射全球的港航供应链服务体系。提升航运服务业辐射能级,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、中国北方船舶交易和服务中心等。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,到2025年,大宗商品平台交易额达到5000亿元。建设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,到2025年,建成海外仓8个,国内分拨中心2个、分销基地10个,基本形成“济青双中心、沿黄多基地”的发展格局。培育港航综合运营主体,到2025年,骨干航运企业控制总运力突破2000万载重吨,船舶规模超过200艘。
打造面向全球的开放融合发展格局。创建港区、园区、城区“三区互融”示范,打造以港区为依托、以园区为支撑、以城区为保障的融合发展新生态。到2025年,全省“三区互融”园区和项目达到100个。推进与周边港口合作互动,共同构建一体化开放市场,鼓励港航服务资源跨区域流动,推进发展成果共享。推进港口与邮轮产业融合发展,持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,到2025年,新增海外港航运营机构8家,新建海外港航技能培训基地3个,国际友好港口达到50个。
《方案》明确,通过深化港航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,探索推进政策制度创新,持续提升口岸效率,提升营商便利化程度等,打造全球认可的口岸营商环境。
为更好建设世界级港口群,《方案》从完善统筹协调机制、强化规划支撑体系、强化政策引导支持、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四方面给予保障支持。(常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