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量饮水、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应对高温健康养生有诀窍

2023-07-12 09:13:54
来源:厦门日报

制图/张平原

市疾控中心提醒:

大量饮水、补充盐分和矿物质


(资料图)

预防中暑

厦门网讯(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)近期,我市连续出现高温天气。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群众,当气温过高人体大量排汗,但水分摄入不足时,容易导致中暑,请大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。

高温中暑是在气温高、湿度大的环境中,从事重体力劳动,发生体温调节障碍,水、电解质平衡失调,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候群。

老年人、婴幼儿、儿童、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。同时应注意,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,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,甚至死亡。

那么、该如何预防高温中暑?市疾控中心放射卫生与职业病处郭火仲表示,最重要的是大量饮水、补充盐分和矿物质。同时,注意饮食及休息、穿着合适的衣物,且高温天气尽量避免外出。不要将婴幼儿和儿童单独留在车里。

高温中暑

有哪些征兆?

郭火仲为大家列举了高温中暑的临床征兆。

中暑先兆: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段时间后,出现乏力、大量出汗、口渴、头痛、头晕、眼花、耳鸣、恶心、胸闷、体温正常或略高;

轻度中暑:除以上症状外,有面色潮红、皮肤灼热、体温升高至38℃以上,也可伴有恶心、呕吐、面色苍白、脉率增快、血压下降、皮肤湿冷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;

重症中暑:除轻度中暑表现外,还有热痉挛、腹痛、高热昏厥、昏迷、虚脱或休克表现。

遇到高温中暑

如何急救?

一移: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,使其平卧,同时垫高头部,解开衣裤,以利于患者呼吸和散热。

二敷:头部先用温水敷,后改用冷水、冰水敷。

三饮:饮用含盐饮料,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,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。

四擦:当高温、高湿、无风,身体散热困难时,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肤发红。

五降:当中暑者体温高达40℃以上,出现昏迷、抽搐等症状时,尤其是热射病患者的救治,要遵循以下原则:快速、有效、持续降温;迅速补液扩容,如果难以口服补充液体,要静脉补液;控制患者的躁动和抽搐,拨打120,及时送医。

夏季“数九”

宜多吃果蔬

民间有“夏九九歌”:“夏至入头九,羽扇握在手;二九一十八,脱冠着罗纱;三九二十七,出门汗欲滴……”以夏至日为起点,每九天为一九,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,来反映入夏后的天气变化。今天也是“三九”第4天,可以说厦门已到了一年当中最热时段。

气象专家提醒,晴热高温天气下,市民尽量避免在午间时段外出活动,户外作业人员要注意防晒,及时补充水分,为祛暑热,应注意饮食调理,早晚食粥,午餐喝汤,日常多食新鲜果蔬。

(本报记者 朱道衡 通讯员 刘珏)

三伏贴昨开贴

医生提醒:错过初伏可补伏,发泡切忌自行挑破

市中医院成人三伏贴现场。(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)

本报讯 (记者 刘蓉 通讯员 倪晶莹)昨日,“三伏贴”在全市各大公立医疗机构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火热开贴。记者分别从厦门市中医院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、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获悉,这三家医院的三伏贴首贴人数一共超过5000人,单厦门市中医院就达到4000余人。

厦门市中医院门诊部负责人李世勇提醒市民,错过昨天的初伏没关系,可以分别在中伏(7月21日)、补伏(7月31日)、末伏(8月10日)完成三伏贴。

昨天早晨7点半,厦门市中医院开展三伏贴服务的多个科室已经排起长队,该院临时开辟场地供成人、儿童贴敷三伏贴。市民王女士带着3岁的女儿在接受扶阳灸,“她有过敏性鼻炎,去年就来贴了三伏贴。”她告诉记者,今年是女儿第二次接受三伏贴,觉得贴敷后女儿的体质有明显提升。

在市中医院为三伏贴临时开辟的贴敷场所中,平均每5分钟,就会换一批市民贴敷三伏贴。儿科还配套开展了三伏扶阳灸。此外,还有成人火龙罐、督脉灸、葫芦灸、八卦灸等多种中医特色项目。三伏贴这么受欢迎,“这可能与呼吸道疾病较高发,目前亚健康人群多见,大家希望能通过贴敷三伏贴改善相关症状,提升体质有关。”李世勇介绍。

哪些人群

不适合贴?

李世勇表示,总的来说,三伏贴适宜的人群是冬病患者,即阳虚体质、患有寒性类疾病的患者。慢病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,正在发烧的患者,皮肤敏感、容易过敏的患者,瘢痕体质的人群,孕产妇等均不推荐贴敷。

贴三伏贴

要注意啥?

贴敷后,应避免太阳暴晒、空调冷气直吹,四个小时内不要洗澡或接触凉水。贴敷期间,慎食辛辣、海鲜、羊肉、蘑菇等发物。另外,一般贴敷两个小时后可将药膏取下,切勿贴敷时间过长。初次贴药者、皮肤敏感者及小儿,可在有灼热感时取下,约为半小时至一个小时。贴敷后出现小水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,若出现范围较大、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、水泡、瘙痒现象,应及时就医。个别出现皮肤过敏的,需立即取下药膏,并及时到医院对症治疗。

晒背 有人受益有人受伤

中医提醒,要看个人体质,切勿盲目晒

本报记者 罗子泓

通讯员 李琪彬 毛灵智

三伏天是“冬病夏治”的好时节。昨日入伏,市民网友间开始流行起一种“零成本”养生方式——晒背。这种养生方法真的靠谱吗?晒背时,有哪些注意事项?昨日,记者就此走访我市多家医院的中医科,请医生解答。

晒背,顾名思义,就是让背部接受阳光的照射。

有人从晒背中受益。“原来,我在冬天晚上必须穿袜子才能睡得着,否则手脚冰凉……”市民季女士说,连续两年晒背后,她冬天手脚冰凉的情况有所改善,生理期肚子痛的毛病也基本消失。

不过,也有人跟风晒背,吃了苦头。网友“小树”回忆,自己曾在三伏天晒了20分钟后背,结果“回到家全身疼痛,头要炸了的感觉。吃了一颗止痛药才好。”“晒的时候觉得挺舒服,浑身舒畅。但晚上洗澡时却发现后背红了一大片,被医生诊断为晒伤……”市民张先生说。

“晒背相当于‘天灸’。”厦门弘爱医院中医科主任尤德明说,人的后背有两条重要的“阳脉”——督脉和膀胱经。从中医角度来说,晒背可以提升人的阳气,提高免疫力,去除体内的寒湿之气。

为啥要在三伏天晒背?厦门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医师张卫说,中医有“一年养阳看春夏,春夏养阳看三伏”的说法,在三伏天调理身体,能最大限度地调整阴阳平衡,达到夏季排寒湿,冬季气血通畅的效果。晒背对“夏天怕冷,要穿长袖吹空调”“脾胃较差,不能吃凉性食物”以及“腿脚较重,体内湿气大”等人群比较有作用。另外,中医常提到的因肝气郁结、痰湿阻滞或寒湿郁积在体内所引发的郁症,也可以通过晒背养阳得到一定缓解。

晒背

要注意啥?

张卫说,晒背时,市民可坐在或趴在瑜伽垫上。不要穿深色吸光的衣服,不要暴晒,应打伞或用帽子遮挡住头部。成年人每次晒15分钟至20分钟,身体微微出汗即可。

尤德明提醒,体内热气大,如大便干燥、小便偏黄,咽喉肿痛,有炎症、发热等症状的人不可晒背。对紫外线过敏,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冠心病,气阴两虚或阳盛体质,孕妇、幼儿、喝完酒的人群等均不能晒背,老年人要慎晒。

[责任编辑:]

为您推荐

相关推荐

内容举报联系邮箱:58 55 97 3 @qq.com

沪ICP备2022005074号-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

Copyright © 2010-2020 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,违者必究。